新聞資訊
近日,貴陽市政府印發《貴陽市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。
結合貴陽貴安“一核三心多組團”城市規劃,《方案》提出,充分挖掘貴陽市資源優勢、自然稟賦、文化特色,筑牢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,完善森林生態服務功能,增進居民生態福祉,形成綠色新優勢和新動能,強化優質生態的聚集效應,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鄉森林生態系統,在國家森林城市中作示范。
《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全市完成植樹造林1320萬株,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5%以上,喬木林蓄積每畝達6.96立方米,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,建成區綠地率保持在40%以上;林業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18億元。城鄉生態面貌得到根本改善,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高,森林城市生態資產及服務價值明顯提高,居民生態文明意識明顯增強。
《方案》提出,實施全域森林體系建設。通過實施全域增綠、重點區域提綠、向路擴綠和河湖“綠岸”行動,選取鄉土樹種,在礦山跡地、四旁空地、道路沿線、河湖沿岸等地實施新造林和精準改造提升,打造多彩環城林帶景觀、功能完備的綠色森林通道和水清岸綠的城市濱水生態廊道。利用城市閑置地、邊角地、廢棄地見縫插綠,實施屋頂、墻體、橋體、陽臺等立體增綠,不斷完善城市綠地體系。實施健康森林體系建設。以環城林帶為重點,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,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。避免過度人工干預,注重綠地土壤的有機覆蓋和功能提升。篩選適宜貴陽市重點推廣的鄉土樹種,加強樹種培育,增強物種豐富度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。實施共享森林體系建設。通過提升改造一批城市公園,推動社區公園、口袋公園建設,拓展綠色公共空間,構建“五位一體”城市公園體系;在貴陽貴安全域規劃建設“爽爽貴陽·千園千道”環城健身步道,構建城市生態慢行系統。
同時,實施文化森林體系建設。打造以濕地公園、森林公園為主的自然生態科普教育基地,建成參與式、體驗式的生態課堂。充分利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,積極展示林業生態建設成效。豐富森林文化宣傳方式,開展特色文化展示、講好貴陽生態故事。實施富民森林體系建設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,重點發展林下食用菌、林下中藥材、森林蔬菜等林下種植,同步發展林業特色產業。以森林公園、濕地公園、風景名勝區為載體,發展森林體驗、森林觀光等生態旅游新業態。著力開展保健養生、康復療養、健康養老等森林康養服務,培育一批森林康養基地,促進森林康養產業規范有序發展。
結合貴陽貴安“一核三心多組團”城市規劃,《方案》提出,充分挖掘貴陽市資源優勢、自然稟賦、文化特色,筑牢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,完善森林生態服務功能,增進居民生態福祉,形成綠色新優勢和新動能,強化優質生態的聚集效應,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鄉森林生態系統,在國家森林城市中作示范。
《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全市完成植樹造林1320萬株,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5%以上,喬木林蓄積每畝達6.96立方米,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,建成區綠地率保持在40%以上;林業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18億元。城鄉生態面貌得到根本改善,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高,森林城市生態資產及服務價值明顯提高,居民生態文明意識明顯增強。
《方案》提出,實施全域森林體系建設。通過實施全域增綠、重點區域提綠、向路擴綠和河湖“綠岸”行動,選取鄉土樹種,在礦山跡地、四旁空地、道路沿線、河湖沿岸等地實施新造林和精準改造提升,打造多彩環城林帶景觀、功能完備的綠色森林通道和水清岸綠的城市濱水生態廊道。利用城市閑置地、邊角地、廢棄地見縫插綠,實施屋頂、墻體、橋體、陽臺等立體增綠,不斷完善城市綠地體系。實施健康森林體系建設。以環城林帶為重點,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,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。避免過度人工干預,注重綠地土壤的有機覆蓋和功能提升。篩選適宜貴陽市重點推廣的鄉土樹種,加強樹種培育,增強物種豐富度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。實施共享森林體系建設。通過提升改造一批城市公園,推動社區公園、口袋公園建設,拓展綠色公共空間,構建“五位一體”城市公園體系;在貴陽貴安全域規劃建設“爽爽貴陽·千園千道”環城健身步道,構建城市生態慢行系統。
同時,實施文化森林體系建設。打造以濕地公園、森林公園為主的自然生態科普教育基地,建成參與式、體驗式的生態課堂。充分利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,積極展示林業生態建設成效。豐富森林文化宣傳方式,開展特色文化展示、講好貴陽生態故事。實施富民森林體系建設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,重點發展林下食用菌、林下中藥材、森林蔬菜等林下種植,同步發展林業特色產業。以森林公園、濕地公園、風景名勝區為載體,發展森林體驗、森林觀光等生態旅游新業態。著力開展保健養生、康復療養、健康養老等森林康養服務,培育一批森林康養基地,促進森林康養產業規范有序發展。